不銹鋼保溫杯(瓶、壺)檢驗方法介紹:
1. 外觀
保溫杯(瓶、壺)表面應清潔、無明顯劃痕。手可接觸部位應無毛刺。
焊接部分應光潔,無氣孔、裂縫、毛刺。
鍍層不應露底、起皮、生銹。
印刷文字和圖案應清晰完整。
2. 不銹鋼材料
內膽及附件材料:內膽及與食品直接接觸的不銹鋼附件應選用12Cr18Ni9、06Cr19Ni10牌號不銹鋼材料,或采用耐腐蝕性能不低于上述規定牌號的其他不銹鋼材料。
外殼材料:外殼應選用奧氏體型不銹鋼材料。
3. 容積偏差
保溫杯(瓶、壺)容積偏差應在公稱容積的±5%以內。
4. 保溫效能
保溫杯(瓶、壺)的保溫效能水平分為五級。I 級為最高,V 級為最低,如下表:
保溫杯(瓶、壺)主體敞口在規定的試驗環境溫度下,放置30min 以上,裝滿96℃以上的水,在保溫杯(瓶、壺)主體內水溫實測溫度達到(95±1)℃時,合上原蓋(塞),經過6h±5min 后,測定保溫杯(瓶、壺)主體內水的溫度。要求有內塞保溫杯(瓶、壺)不低于II級;無內塞保溫杯(瓶、壺)不低于V級。
5. 穩定性
在正常使用情況下,將保溫杯(瓶、壺)注滿水,靜置在15°傾斜的防滑平直木板上,觀察是否傾倒。
6. 耐沖擊性
將保溫杯(瓶、壺)裝滿常溫水,用掛繩垂直懸掛在400mm高處,在靜止狀態下墜落到經水平固定的厚度為30mm以上的硬質木板上檢查有無裂紋和破損現象,同時檢查保溫效能是否符合相應規定。
7. 密封性
在保溫杯(瓶、壺)主體內裝入50%容積的90℃以上熱水,經原蓋(塞)密封后,口部向上,以1 次/秒的頻率、500mm 的幅度,上下擺動10 次,檢查有無漏水。
8. 密封用部件及熱水異味
將保溫杯(瓶、壺)用40℃~60℃的溫水清洗干凈后,裝滿90℃以上的熱水,合上原蓋(塞),放置30min后,檢查密封用部件和熱水有無異味。
9. 橡膠制件耐熱水性
將橡膠制件置于回流冷凝裝置的容器中,微沸4h后取出,檢查有無發黏。放置2h后,裸眼檢查其外觀有無明顯變形。
10. 手柄和提環安裝強度
通過手柄或提環將保溫杯(瓶、壺)懸掛,將相當于保溫杯(瓶、壺)裝滿水(包括所有附件)6倍重量的重物,如圖所示輕掛在保溫杯(瓶、壺)上,保持5min,檢查手柄或提環有無。
11. 背帶、吊帶強度
背帶強度檢驗:將背帶展開至最長處,再通過背帶將保溫杯(瓶、壺)懸掛,用相當于保溫杯(瓶、壺)裝滿水(包括所有附件)10倍重量的重物。
吊帶強度試驗:通過吊帶將保溫杯(瓶、壺)懸掛,用相當于保溫杯(瓶、壺)裝滿水(包括所有附件)10倍重量的重物。
12. 涂層附著力
用刀刃角為20°~30°、刀片厚度為(0.43±0.03)mm的單刃切割刀具,對被測涂層表面垂直均勻施力,劃深度見底的100個(10×10)1mm2的棋盤格子,并且在上面粘上寬25mm、黏著力(10±1)N/25mm的壓敏膠粘帶,然后以與表面成直角的方向用力揭下膠帶,計算沒有被剝離的殘留棋盤格子數,一般要求涂層應保留92個以上的棋盤格數。
13. 表面印刷文字和圖案的附著力
在文字和圖案上面,粘上寬25mm、黏著力(10±1)N/25mm的壓敏膠粘帶,然后以與表面成直角的方向用力揭下膠帶,檢查有無脫落。
14. 密封用蓋(塞)的旋合強度
先用手擰緊蓋(塞),再對蓋(塞)上施加3 N·m的扭矩,檢查螺紋有無滑牙。
15. 使用性能
手動、目測檢查,保溫杯(瓶、壺)的活動部件是否安裝牢固,動作靈活、功能正常。
以上就是對不銹鋼保溫杯(瓶、壺)檢驗方法的介紹,如您想了解更多或者有相關產品需要辦理檢測報告等,可以來電4000-1998-38咨詢我司工作人員,我們秉承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,以客戶為中心,高效統籌安排測試計劃,竭力縮短測試時間的周期,為客戶提供快捷、公正的第三方咨詢檢測等服務。深圳訊科期待您的光臨!